当前位置: 首页 > 期刊 > 《幸福家庭》 > 202015
编号:13822386
利用乡土资源提升农村幼儿园课程能力建设
http://www.100md.com 2020年8月1日 《幸福家庭》 202015
     在农村幼儿园建设时,很多幼师没有重视乡土课程資源的利用整合,这致使农村幼儿园课程教学的低效化。在新的幼儿园课程建设过程中,幼师应着力探索乡土资源课程能力提升策略。本文分析了农村幼儿园建设乡土资源课程能力的基本策略,并由关注幼儿年龄、注重乡土文化、做好家校配合等模式去开展教学,从而在乡土资源课程能力开发领域内,着重对教学价值进行挖掘,创造和谐全面的幼儿教学方式,提高课程教学质量。

    关注幼儿年龄,科学选择素材

    对于教学组织过程而言,幼儿是课程教学主体,所以幼师所组织的一系列教学活动要围绕幼儿去进行展开。在乡土课程设置过程中,幼师需对教学材料进行认真选择。合理规划课程教学内容,按照教学材料选择要求,符合幼儿的学习特性。随后在课程设计以及教学阶段性任务完成过程中,保证各内容的有效实施,落实好课程教学的质量。

    由于幼儿的心理还处于一种发展阶段,所以幼儿的动手能力往往是较弱的。这时幼师可以借助乡土课程资源融入,在教学时应用树枝制作成幼儿喜欢的各类玩具,随后鼓励幼儿对这些玩具进行逐一探讨。幼儿会按照自己的思维特性,在学习过程中想象应用这些小树枝制作玩具的过程,它能够对幼儿的创新意识进行培养。幼师可通过此教学引导过程,强调幼儿的自我学习发散。在材料选取方面,要注重内容教学的深化,多选用一些充满趣味性的素材。例如这时幼师就可以选取家中的一些滚米桶,让幼儿应用这些滚米桶进行趣味搭桥。这样的游戏教学活动能够给幼儿的思维带来引发,幼师可借助生活素材,在教学过程中增强幼儿的自主动手以及实践能力。注重幼儿审美趣味的发展,提升农村乡土资源课程能力。

    抓准乡土文化,注重课程开发

    按照幼儿的发展需求,对于幼儿阶段的幼儿教学,幼师要引导幼儿对祖国文化以及家乡变化过程进行深刻的理解,着重幼儿爱国情感的激发。这时幼师需从幼儿的实际情况入手,因地制宜地开展各类素质教育。在确保农村幼儿园课程组织特点的同时,让幼儿的思维变得更加敏捷。幼师可注重当地乡土资源课程的融入特性,在教学时确保课程教学质量。随后,根据地域文化特点,按照资源本身的部署状况进行课程的后续构建以及引发。

    例如,教学中幼师可以将一些民间游戏如跳房子、放风筝等融入课程教学过程中。引导幼儿在学习时玩耍这些游戏,品味这些游戏中所蕴含的民俗文化。同样幼师还可以引入一些民间文化如木偶戏、龙船等,丰富课程教学内容。让幼儿按照自己的思维特性,对幼师组织的教学活动做好全面的认知。这样的教学发展过程有助于形成幼儿的活跃思维,幼儿对于乡土文化的认知也会变得更加深刻。幼师要按照幼儿的学习特性,鼓励幼儿进行自由探索,让幼儿完成能力提高。从根本上培养幼儿的审美能力以及自我探索能力,使幼儿在学习过程中养成良好的民族责任感。鼓励幼儿热爱乡土文化,专注幼儿课程教学开发,提升农村乡土资源课程能力。

    做好家校配合,构建

    幼儿教学网络

    做好家校配合是抓准家长教学质量,对幼儿作出教学引导的一大关键过程。通过家校配合教学模式,幼儿园课程组织方式也会变得更加多元。幼师要善于抓住幼儿的学习特点,在教学引导阶段通过乡土课程教学模式构建,与幼儿的家长积极取得联系,让家长参与到幼儿课程教学过程中。结合家长资源运用,着重农村乡土资源课程能力开发,构建起全面的幼儿课程教学网络。

    例如,教学中幼师可以借助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如QQ群、微信群等,建立与幼儿互联的幼儿教学网络。随后对家校合作教学模式进行深入挖掘,着重培养幼师与幼儿之间的亲密关系。在课程建设过程中,开发家长教学的能动性。让家长能够认识到乡土课程资源的应用意义,使家长带动幼儿一起完成幼师布置的一系列教学任务。在教学引导阶段,让幼儿能够按照教学组织过程去对各教学内容进行分析。解决留守儿童的监护问题,配合幼儿园教学活动开展。让幼儿亲自对家乡生活进行认知,提高农村乡土资源课程能力。

    将农村乡土资源融入幼儿园课程教学过程中,是现代化幼儿教学理论实施的关键。在当前的农村幼儿园课程改革模式下,幼师要按照课程构建体系发挥出乡土资源融入价值。按照幼儿年龄,注重乡土文化、做好家校配合,合理将教学因素渗透到教学过程中;将乡土课程所具有的教学价值真正引发出来,深入挖掘当前的幼儿园课程教学模式;建设特色化的幼儿教学方案,解决以往的教学难题,提升农村乡土资源课程能力。

    (作者单位:

    江苏省南通市如皋市石庄镇张黄幼儿园), http://www.100md.com(姚海霞)